100%

  △苏诗补注(清查慎行)

  阅查初白《苏诗补注》本。初白于此书用力甚勤,盖平生办香,孜孜不倦;其中小有疵误,冯星实补注及《四库提要》亦加驳正。然冯注徵引太繁,往往喧夺,不如此本简覈谨严,用为家塾读本,为最宜也。

  光绪丙戌(一八八六)六月初七日

  △陶邕州小集(宋陶弼)

  阅《陶邕州小集》,宋人陶弼所著。弼字商翁,永州祁阳人,官至康州团练使,事迹见《宋史》本传。诗仅一卷,七十三首,小有风致。如落照悬渔市,孤烟起戍营;(秋日登南城台。)月天高寺影,春雨一桥声;(东湖。)树色才分楚,江声未出蛮;(阳朔县。)花露生瓶水,松风落架书;(罗秀山。)瀑布声中窥案牍,女萝阴里劝桑麻;(题阳朔县仓。)兵送远人还海界,吏申迁客入津桥;(天涯亭。)一区海上神仙宅,数曲人闲水墨屏;(合卑。)安城太守知边计,萏菡花中阅水兵;(安城即事。)皆不失为佳句也。此亦章氏所刻。

  光绪癸未(一八八三)三月廿八日

  △李忠定公集(宋李纲)

  阅《李忠定公集》,明崇祯间桐城左罗生(光先)为邵武建宁县知县时所选,忠定后人刻之。凡奏议十五卷,诗文集二十二卷,附《靖康传信录》三卷,《建炎进退志》四卷。忠定《梁溪集》今所传者一百八十卷,近日闽中有新刻本,此不及三之一,甚至赋仅存二首,制诏全删去,亦云妄矣。然宋人文集每患太多,近所刻者版样滥恶,此本稍清楚,取其简便可耳。

  光绪丙戌(一八八六)四月初五日

  阅《李忠定公集》。其《荀论》申杜牧之之说,而以唐末之裴枢相拟,国朝魏叔子之论实本于此,盖未之见也。

  四月十一日

  △庄简集(宋李光)

  读先《庄简公集》。四库据《永乐大典》搜辑成之,余家谱中有庄简所为祖父赞,余姚姜山有宋刻《家训》,《宋元学案》所采论学语五条,皆未收入;陆放翁《老学庵笔记》所载《千山亭》一诗亦无之。

  光绪丙戌(一八八六)四月初九日

  读《庄简公集》。其中奏议书牍,言言剀切,肝胆照人。在昌化时与胡忠简往复诸书,意气安舒,皆见道之言;而偶及于权奸当轴,劲直无所避。其家书及与故乡戚友书,皆处置如平时,诗尤闲适和平,若未尝在忧患。琼州昌化两谢表绝无怨慰乞怜语,而贬斥贼桧,不少屈节,较东坡《儋州谢上表》尤为警绝。放翁尝记公青奚布蔑,闻命即行,及讥赵忠简效儿女子之语,盖学问冲邃,自信有素也。《四库提要》谓散佚之余,所存皆鸿宝,信哉。

  四月初十日

  △罗鄂州集(宋罗愿)

  阅《罗鄂州集》,宋罗愿端良著。其文为当时朱文公楼宣献所极推服,文虽不多,皆非苟作,简重谨严,议论纯粹,绝无南宋人迂冗酸腐之气。然求如《帝统》、《尔雅翼序》者,自两篇之外,亦不再见也。

  同治癸酉(一八七三)五月十一日

  △朱子文集(宋朱熹)

  阅张清恪公伯行所选《朱子文集》,闽中正谊书院刊本也。共十八卷,有圈点。朱子之文明氵静晓畅,文从字顺,而有从容自适之致,无道学家迂腐拖沓习气。然其佳者在封事,剀切醇厚,不为高冗无实之谈。次则碑志诸作,叙事简洁,亦多情至之文。若序记已非所长矣。至书牍论学诸篇,不过诋苏学,攻陆氏太极西铭,纠缠不了,方言俗语,辶言 的怎么之词,黄茅白苇,一望而尽,固不得以文字论者也。张氏此选,于封事不录一首,碑志表状,亦仅寥寥数篇,而书答乃独盈八卷,理学论文,固别有肺肠者耶?

  同治己巳(一八六九)四月初八日

  △攻愧集(宋楼钥)

  阅宋楼宣献公《攻愧集》。宣献名钥,字大防,四明鄮山人,嘉定中官至参知政事。四明博学推王伯厚,文章推宣献。集中内外制居半;近体诗格律庄雅,亦宋人中铮铮者。宣献著名党籍,生平大节皎然。真文忠序其集,谓南渡文章推李汉老汪浮溪与公为三大家。今按其文,诏诰诸作,庄重简当,极合王言体;奏疏亦明畅;他文率多记山水寺观,不甚生色,殆亦以人重者欤。

  咸丰乙卯(一八五五)五月十六日

  阅楼大防(钥)《攻愧集》。其文辞尔雅,亦能原本经学,不坠南宋人空疏卤莽之习。观其《答杨敬仲论诗解书》、《答张正字论庄子讲义书》,皆确守先儒训义。《跋讯书》、《{艹极}书》及《答赵郎中书》论濂溪之濂字,于小学亦甚留心。《答徐敬甫书》言翼祖虽已经再祧,在臣子终不当以敬为名字及斋室之名,因言张南轩之字敬夫为非是,而引文潞公当翼祖祧时,或劝复旧姓,潞公答以老夫弼亮四朝,未敢遽改,此亦足见其学行之醇谨。王渔洋极称其题跋之佳,而惜毛氏未刻入《津逮秘书》,诚知言也。

  光绪戊子(一八八八)十二月初一日

  阅《攻愧集》。宋世官制及科名眩ㄙ之制皆屡变,史不能详。今考集中跋元丰八年《进士小录》云:是录大略与今日相似,而不同者九。终榜无一宗子,盖天族未有试进士者。任子当有自锁,试进亦不见一人。既无廷试,(案是年以哲宗在谅闇,故不廷试。)止书第一、第二等期集,所供职才二十五人。卷首只以二版书杂事,试官书知举,而不及参详以下,犹有明经科,谢恩延和殿,赐优牒于崇政殿门外,不晓优牒之义。四月二十九日奏号,五月二十日御史拆卷封,三日奏名,六日奉敕放榜,皆事之变。又跋嘉祐二年《进士小录》云:此录分试题为三等,殆不可晓。同年生无分职,姓名下每事辄容一字,事之因革类如此,不能详考矣。又跋咸平元年王扶、盛京二家金花帖子绫本小录,有云:知举止列祖父,不及三代,诗限六十字以上,论限五百字以上;皆与今小异。今止书第一人,此直书状元,外氏书其母之封祖父俱存者,今曰重庆,此书荣侍下父祖未仕者,书不仕三代名下,书皇仕多有称皇不仕者,又或止书见任某官,每一项各空一字,皆与今不同。足见北宋科名制度,南渡后已不能尽知,无论后世矣。又云:艺祖一朝进士凡十五举,多者不过三十余人。太宗朝取士寝广至二百余人,独孙何一榜放三百三十五人,诸科合千余人。后世但骇其多,而不知前两年诏权停贡举,至是集阙下者万人,太宗既多取之,而后连四年俱有权停之诏。次五年为至道三年,三月以大丧不暇及,至咸平之初诏以久停贡举,颇滞时才,令礼部据合格人内进士放五十人,诸科百五十人,来岁不得为例。于是进士孙仅等及高丽所贡并赐及第,此小录所载五十一人是也。(是科以真宗谅闇,不廷试,而敕下礼部放榜。登科记亦称省试,时犹得以帖子报中选者,非以不临轩策试而废也。)此榜止五十人,可以绫书。不知前此孙何一榜三百余人,亦可以绫书耶。五十人贯开封者三十七人,不应如此之多。按端拱二年有旨,国子监生官须品官子弟开封府有户贯者充。岂以此故士子多用开封贯耶?慈铭案:此三跋为考宋科名者所不可少。孙何榜为太宗淳化三年,《文献通考》谓是岁诸道举人凡万七千余人,苏易简知举,既受诏,径赴贡院,以避请求,后遂为例。殿试始令糊名考校,内出卮言日出赋题,试者不能措辞,(容斋随笔言孙何不得知所出。)相率叩殿槛上请。(随笔言上为陈大义。)得孙何等三百余人,诸科八百余人,是则举士不得谓非滥,而所取者又如此,则人才可知。史言是科钱易日未中三题皆就,上以其轻俊出之,宜其登选者皆庸庸矣。至咸平元年一榜,《通考》亦言自淳化五年停举凡五年,至是始行之,是榜五十人,高丽宾贡一人。密州发解官坐荐送非人,特诏停任。洪容斋谓自第一名至十四人惟第九名刘烨为河南人,余皆贯开封府,其下二十五人亦然,不应都人士中选如是其多,疑外方寄名籍为进取之便。《攻愧》所引端拱二年之制,亦犹今之江浙人多寄顺天籍登科也。攻愧谓是科知举四人杨砺李若拙梁灏朱台符,台符即前一科孙何榜第二人,刘烨即刘温叟之子,中山刘子仪、参政李子渊皆在此榜,高辅国为高从晦之孙,父名保寅,吕蒙休为文穆公蒙正之弟,王克从为彦超中令之孙,句希吉为中正之子,盛京为文肃公度之弟,乐黄庭为乐史之子。李山房谓是榜知名之士几三之一,然则取士愈少者,得人愈多,不益可信哉。

  十二月初五日

  △赵昌父诗集(宋赵蕃)

  阅四库本宋《赵昌父(蕃)诗集》,凡《乾道》一卷,《淳熙》二十卷,《章泉》五卷。昌父事迹附见《宋史》、《文苑传》,以祖荫得官,不过簿宰之秩,平生大半隐居,而以老寿,官至直秘阁,没得谥文节,可谓儒生殊遇。素与朱子及杨诚斋等交契,其诗颇为当时备重,与韩波氵虎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。其五古颇渊原陶诗,五律七律胎息中唐,具有洒落自然之致;又诗中多言梅花及山林闲适之趣,故笔墨间亦时觉萧然尘外。惟根柢太浅,语多槎牙,时堕江湖、击壤两派,《章泉》后附杂文二首,亦迂亢不足观。

  光绪戊子(一八八八)六月二十七日

  △石湖集(宋范成大)

  阅《石湖集》。文穆诗颇兼率易槎牙之病;然其晚年写老疾之态,多如人意所欲言,于我今日,尤体状曲肖也。光绪乙酉(一八八五)七月十一日

  阅石湖诚斋两家诗。石湖律诗虽亦苦槎牙拗涩,堕南宋习气,然尚有雅音,五七古亦多率尔,而大体老到,不失正轨。诚斋则粗梗油滑,满纸村气,似《击壤》而乏理语,似《江湖》而乏秀语。其五言如:寒从严野有,雨傍远山多。雨蒲拳病叶,风秃危梢。万山江外尽,一塔岭尖明。叶声和雨细,山色上楼多。竹能知雨至,窗不隔江清。远山冲岸出,钓艇背人行。烟昏山易远,岸阔树难高。山烟春自起,野烧暮方明。皆上可几大历十子,下可揖永嘉四灵。而数联以外,绝少佳者。七绝间有清隽之作,亦不过齿牙伶俐而已,如《闲居初夏午睡起》二绝云:梅子留酸Й齿牙,芭蕉分绿与窗纱;日长睡起无情思,闲看儿童捉柳花。松阴一架半弓苔,偶欲观书又嫩开,戏掬清泉洒蕉叶,儿童误认雨声来。亦是寻常闲适语,不出江湖侧调,然已脍炙古今,其余盖鲜足观者。《退休集》尤晚年之作,老笔颓唐,其甚率俗者,几可喷饭。惟《至后入城道中杂兴》云:大熟仍教得大晴,今年又是一升平。升平不在箫韶里,只在村村打稻声。畦蔬甘似卧沙羊,正为新经几夜霜。芦菔过拳菘过膝,北风一路菜羹香,两绝句最佳,非以前诸集所及。然二公高怀清节,皆以止足自期,乐志田园,不为物累,其诗亦以人重,故世乐道之耳。诵其《石湖养闲》诸什,《东园归老》诸诗,杂缀园亭,经营草木,乡居琐事,吴俗岁华,亦足以陶写尘襟,流传佳话,雅人深致,故自不凡。

  十月初四日

  △南涧甲乙稿(宋韩元吉)

  阅宋韩无咎(元吉)《南涧甲乙稿》、无咎为魏郡公维之元孙,尹和靖之门人,朱子之友,吕东莱之妇翁,仲止(氵虎)之父。其诗文雅健,具有北宋典型,南渡以后可与晦翁、攻愧并称;而《宋史》既不为立传,其集亦久无传者,名姓翳如,可叹也。其中铭志颇多,殊病繁芜。

  光绪戊子(一八八八)二月十四日

  阅《南涧甲乙稿》,共二十二卷,四库馆辑本也。其答朱元晦书两书,一有云:贷金荷不外。某穷悴,止江东有少俸,连遣二女子,且置得数亩饭米;去岁了两处葬事,今年又从人假借矣。他时稍有余,尚当相助,亦已转语赵德庄矣,渠为地主,必能周旋也。一有云:岳祠须自请,朝廷意虽未可知,亦不应便以岳祠除下尔。至谓无用于世,非复士大夫流,不知元晦平日所学何事?愿深考圣贤用心处,不应如此忿激,恐取怒于人也。与世推移,盖自有道,要不失己,但人于道不熟,便觉处之费力耳。此两书一在朱子葬母后庐墓时,一在朱子辞召命而愿复畀祠禄时。无咎既不应所求,而为之筹画,具见古人交情真挚,言无矫饰。其辞荐乞祠,又直言相规,侃侃不避,尤见无咎学识有本,为朱子所严事;而借贷往复,亦圣贤所不废也。

  二月十五日

  △魏鹤山集(宋魏了翁)

  阅《魏鹤山集》中题跋,《津逮秘书》所刻本也。其《跋虞丞相帖》、《跋文忠烈公真迹》、《跋祖择之龙学帖》、《跋河东转运使王瑟陷虏后家书》、《跋向侍郎子拘张邦昌家属檄》、《跋黄尚书由与任千载逢诗后》、《跋唐恭愍公遣墨》、《跋任谏议伯雨帖》、《跋虞雍公折虏使奏劄》、《跋晏元献公帖》、《跋东坡获鬼章告裕陵文真迹》、《跋东坡辞免中书舍人真迹》、《跋高宗付吴凡事密奏宸翰》、《跋孟蜀断凭》、《跋韩持国帖》、《跋何丞相家藏钦宗御书》、《跋郑忠穆公家问遗事》、《跋高宗赐吴招纳关陕流亡御札》、《跋山谷安乐山留题后》、《跋李文简公手记李等十事》、《跋司马文正帖》、《跋宋龙学帖》、《跋刘御史述帖》、《跋马御史涓帖》、《跋王拱辰等七贤帖》、《跋赵忠定公与》、《游忠公仲鸿帖》、《跋吕文靖公试卷真迹》、《跋端明程公振谥刚愍议》、《跋张忠献公所与张忠简阐三帖》、《跋吴正宪公充帖》、《跋郑资政刚中遗事》、《跋李清臣奏疏》、《跋晏元献公帖》、《跋苏文定公帖》、《跋陈正献公所藏孝庙御书用人论》、《跋陈忠肃公岳山寿宁观留诗》、《跋方宣谕宗卿庭实奏议》、《跋陈忠肃公帖》、《跋北山戆议》、《跋张忠献吕忠穆与李忠肃书》、《跋罗文恭公点谏稿》、《跋罗文恭公荐士稿》、《跋罗文恭公后省缴驳稿》、《跋辛简穆公与秦桧争和议奏稿》、《题蕲州仪曹范埙元帅府牒后》、《题吴武安所得高孝两朝宸翰》、皆足以考证宋事,深裨史学。其文亦多伉慨激昂,往往引诗以咏叹之,有周秦诸子之遗风,其议论亦甚平允。惟过贬荆公,动以王、吕、章、蔡并言。其《跋王荆公真翰》云:介甫既为相,而庳屋寒蔬,不改其素,所以见信于当时,而得以肆行其志也。则并其清节而诋之,非恶而知其美者矣。其《跋尤氏遂初堂藏书目录序后》备举宋世士夫家藏书之厄,谓其理不可晓,是真不可晓也。

  光绪己丑(一八八九)正月初六日

  △蒙斋集(宋袁甫)

  看宋人袁正肃《蒙斋集》,闽中仿武英殿聚珍本也。正肃奏疏剀切详明,具见风力。南宋甬上人物如袁氏楼氏者,文学政事,奕叶映耀。正肃之祖文友著《瓮牖闲评》,考据渊洽。父正献公燮著《斋毛诗经筵讲义》及《絮斋集》,根源深厚,皆有本之言。其后入元,则文清公桷《清容集》,又为一代之宗。楼氏自扬州安抚使名者进《耕织图诗》,其后宣献公钥、迂斋先生世为儒学名臣。两家名位俱隆,而俱无宋世头巾习气。其学问切实,文章博雅,亦无当日空疏尘俗之弊,故可贵也。

  咸丰庚申(一八六○)三月二十八日

  △林霁山集(宋林景熙)

  阅《林霁山集》。南宋人诗,自《江湖小集》别开幽隽一派,至四灵而佳句益多,月泉吟社,尤为后劲,霁山其领袖也。所作高淡深秀,前跻石湖,后蹑梧溪。其诗本名《白石樵唱》。予尝谓南宋中叶后诗,姜尧章最清峭绝俗,德集名,适与之同,笔墨町畦,亦出一致,当时取号,盖非无因。诗有元统中昆山章祖程注解,虽不免村塾陋之气,而同时人物,多藉以考证。其诗中多及越中地名,盖霁山既与王潜同志相善,而王修竹又为风雅所归,遗民故老,多主其家,所谓王监簿者是也。王氏居陶山,霁山《白石稿》中,又有《陶山修竹书院记》,其起语云:越为东浙望,前将作监簿修竹王公为越望。可见其坛坫风流,胜游推重矣。

  同治壬戌(一八六二)八月十三日

  △元遗山集(金元好问)

  阅《元遗山文集》。遗山诗格固高,文亦屹为金元间一大家。元世潘文僖昂霄著《金石例》,屡引其所作为据。诗集为毛氏汲古阁刻本,所在多有,而文集罕得见。康熙间,无锡华希闵曾即元人刻本翻刻,流传亦甚鲜。此本乃道光丁未定襄李经合诗文刻之京师,错迕讹夺,字画甚恶,书有愈刻而愈亡者,即此是也。其文碑志居十之八,多可考见史事,文亦落落大方,殊有风气,而重滞平衍,时亦不免,颇觉远逊于诗,与宋之周益公楼攻愧,元之郝陵川危太朴,先后相斟,蹊径如出一致。其《东平行台严公(实)碑》、《雷希颜(渊)志铭》,最为佳作;《赠镇南将军》、《节度使完颜良佐(即陈和尚)碑》独拙劣,中叙其大昌原卫州倒回谷三战三捷,及钧州之死,皆闇寞率易,毫无生气,而前后叙述非要,乃转芜冗。他作往往以空议冠首,多宋人理学肤语,尤可厌耳。

  咸丰辛酉(一八六二)二月十七日

  阅施北研(国祁)《笺注元遣山诗集》,颇参校众本,较汲古毛刻多七律一首。其注则专详本事,所采不出金元史《中州集归潜志》、《契丹大金国志》、《遗山文集》及同时《滏水》、《滹南》诸集,多曼衍旁及之辞,而于诗之事义甚略,非善本也。首有例言数十则,乃合其文集校之。又为年谱,每年下分系所作诗文,而冠以旧序志。传末为附录一卷,则当时投赠诗文及后人评目语也。

  光绪丁丑(一八七七)八月初二日

  夜阅《遗山》集,后附《乐府》四卷,《续夷坚志》四卷,及凌次仲氏翁覃溪施北研所撰《年谱》三种。凌《谱》得之汉阳叶氏传钞,最有条理,辩论亦最详尽。然崔立《功德碑》一事,遗山终不能辞咎。《归潜志》所叙情事曲折甚明,凌氏必欲归狱京叔,力诋其诬,则可不必耳。翁《谱》亦分晰胜于施谱。

  十月初二日

  阅《续夷坚志》,此书无甚足观。惟一条云:古人称祝,多云千万岁。国初种人淳质,相祝惟云百二十岁。自太祖收国元年乙未至哀宗天兴二年甲午国亡,适得甲子两周,是其谶也。(遗山甲午除夜诗,甲子两周今日尽,空将衰泪洒吴天。)

  十月初三日

  阅《遗山文集》。遗山与元之姚牧庵、明之宋潜溪,皆唐宋以后古文巨手。然余阅三家文,皆三遍矣,元文冗散,姚文沓拖,宋文平弱,实不解其佳处。

  十月初四日

  △陵川集(元郝经)

  归阅郝《陵川集》。文忠诗文虽不免粗豪,然颇激宕有气势。其诗如《青城行》、《照碧堂行》、《汝南行》、《三峰关》、《金源十节士歌》,尤可传也。

  同治壬戌(一八六二)十一月初七日

  △黄晋卿诗(元黄潜)

  终日阅黄晋卿诗。五古学陶,而杂以选体,颇多神似,乃元人中之杰出者,他体殊未称耳。

  咸丰己未(一八五九)正月初六日

  △松雪斋全集(元赵孟ぽ)

  阅赵文敏《松雪斋全集》,凡赋一,诗四,文五,共为十卷,(后附乐府。)外集一卷,续集一卷。前有戴表元序及《元史》本传,至顺三年谥议及诏旨,杨载所作行状。国朝康熙癸巳上海曹培廉刻本,其集十卷,是文敏子仲穆所编,外集至元间花溪沈氏所编,续集则曹氏所辑墨迹石刻诸诗及题跋也。

  光绪己丑(一八八九)三月二十四日

  △圭斋集(元欧阳元)

  阅欧阳文公《圭斋集》,道光十四年其族裔庐陵欧阳杰等所刻也,即四库所收成化六年刻十六卷本,国朝乾隆中浏阳后人据成化本重刻之,是本又合成化、乾隆两本,校以梓行者,上冠以《四库提要》、《像赞》及旧刻诸序跋,而本传惟取《元史类编》,不取《元史》,即其书可想。圭斋负元季文章重望,一时诏册、碑传、大著作多出其手,而集久散佚,此所存仅十之一,为赋一卷,附颂一首,诗三卷,记二卷,序二卷,碑铭二卷,阡表哀词传一卷,(各止一首。)经疑书义策问一卷,诏表册文铭说等一卷,题跋一卷,赞疏简启祝文祭文一卷,附录一卷。诗赋虽清雅,而浅弱易尽,文亦多落庸近,惟碑铭尚有气势,而自张齐郡公、赵国忠靖公、(马合马沙。)许文正公、赵文敏公、虞雍公、贯酸斋、揭文安公数篇外,亦鲜有关文献。然一代盛名,其文终可传也。中有《喜门生中状元诗序》云:泰定丁卯八月十二日,崇门传胪赐进士右榜第一人阿察赤,左榜第一人李黼,皆肄业国学日新斋,余西厅授业生也。是日京尹备鼓乐、旗帜、麾盖甚都,导二状元入学谢师,拜予明伦堂。榜眼刘思诚、探花郎徐容尝因同年黄晋卿、彭幼元从予游,亦拜其侧。其余进士以门生礼来拜谢,圜桥门而观者万计,都人以为盛事,昔未有也。同寅举酒相属,偶成四绝,以纪其事云:昔被仁皇雨露恩,三朝五度策临轩。小臣报国无它技,馆下新添两状元。禁院层层桃李开,天街绣毂转晴雷。银袍飞盖人争看,两两龙头入学来。淡墨题名十二年,一官独自拥寒毡。居然国子先生馆,三五魁躔拜座前。都人举手贺升平,不羡黄金遗子ぷ。进士从今成典故,唱名才罢拜先生。案圭斋时为国子博士,据此则元时尚无新进士释褐国学、谒拜祭酒之制,而榜眼、探花已为第二、三人一定之称。《明史》、《眩ㄙ志》谓一甲三人曰状元、榜眼、探花之名,制所定也。盖其称始于南宋时,而第三人亦可称榜眼,第二、三人亦通称状元,犹无一定;至元代遂为定名,明代竟成定制矣。新进士文庙释褐始于宋,其拜祭酒则定于明初,见《明史》、《职官志》国子监祭酒下,国朝因之。然无论曾入国学与否,鼎甲三人拜于堂上,余皆拜于堂下,其曾肄业成均者,复升堂三拜而止。拜祭酒司业,不闻拜六堂助教以下,祭酒司业又坐受状元等之拜。窃以为非曾在国学者,不应拜祭酒司业,祭酒司业亦不应坐受其拜,其尝肄业者自祭酒以至学正皆应拜,今沿习流失,皆非礼也。近世诣国学释褐者,惟一甲三人,余皆不往矣。圭斋所言,犹有师弟古意。其状元由京兆给旗帜、麾盖,盖即起于此时,此足补史志所未及。圭斋为仁宗延祐首科乙卯榜进士,故有淡墨题名十二年之句。集中又有《天历庚午会试院中马伯庸尚书》、《杨廷镇司业及玄皆乙卯榜进士偶成绝句》云:省垣东畔至公堂,十五年前战艺场;饱食大官无补报,两科来此校文章。御史承差锁院门,侍臣传诏出天阍;试官被命联镳至,同榜三人出谢恩。是圭斋于泰定丁卯亦与主文,皆本传所未详。(集中又有试院和寺云:至正群兴郡国贤,威仪重见甲寅前,杏园花发当三月,桂苑香销又七年。案顺帝以至元元年乙亥十一月诏罢科举,六年庚辰十二月诏复之,次年辛巳改元至正,故有香销七年之句。元代开科始于延祐乙卯,故云重见甲寅前,以甲寅为仁宗改元延祐之年,先一年十一月下诏行科举,与此正同也。是圭斋于至正二年壬午复为主文,盖三为主文可考矣。)而至公堂之名,亦始于元代,此皆考科名掌故者所必资焉。

  光绪己丑(一八八九)三月初一日

  △雁门集(元萨都剌)

  阅萨雁门诗。雁门五七言律,非宋人所能及也。七古亦俊爽,不独衤农艳可取。七绝亦有高作。昔人有言元诗优于宋者,固非无见。予谓元诗优于南宋,元文则远过于南宋;而明诗又胜于元,明文则远不及元。

  同治辛未(一八七一)十二月初五日

  △金渊集(元仇远)

  阅仇仁父(远)《金渊集》,武英殿聚珍本。山村书画名家,诗实非其所长,而气格颇苍老,不堕江湖恶派,故虽槎牙率易,终近雅音。是集辑自《永乐大典》得蒙高宗御题之什,比之苏、陆,可谓厚幸矣。

  光绪己丑(一八八九)三月二十六日

  △铁崖乐府(元杨维桢)

  阅《铁崖乐府》诸集。其拟古诸篇务求尖新,而多近伧调,时病粗梗,至改撰焦仲卿妻等诗,真点金成铁矣。咏史诸作,亦多苦槎牙,识议亦往往庸下,不及其门人张玉笥时有警句也。注为乾隆间诸暨楼西滨孝廉(卜)所撰,颇陋不足观,所注乐府十卷,咏史诗八卷,逸编八卷。

  光绪己丑(一八八九)五月二十三日

  △郑师山文集(元郑玉)

  书贾以澹生堂钞本《郑师山文集》四册来售。师山名玉,字于美,歙人,至正十四年除翰林待制,不起。十七年,明兵入徽州,执至郡,不屈死,事迹详《元史忠义传》。此本诗文集八卷,遗文五卷,附录当时酬赠诗文及后人题咏等一卷,前有至正丁亥程文序,及至正庚寅五自撰《余力》序。每卷首有澹生堂图籍记朱文印,旷翁手识白文印,子孙世珍朱文印。山阴祁氏因乱移书藏云门山寺,后被卖出,半归石门吕留良,此其一也。师山力守朱子之学,大节凛然,其隐居山中,潜心《春秋》之学,著《春秋经传阙疑》三十卷,至今学者传之。尝往来富春,偶憩一岩石,临江可钓,唐兀忠宣公余阙为篆书郑公钓台四字,二忠相契,尤为佳话。其文亦简老,无槎牙沓之病,惟议论多近迂阔,不深切于事理。如《唐太宗论谓》隋炀之暴,太宗吊民伐罪,才足济事,而高祖庸人,不足有为。太宗当径起兵,不必以告高祖,则天下可自取,名正言顺,前不致有劫父之嫌,后不致有杀兄之事,亦不必仍立代王,蹈前代篡禅故迹。不知高祖为太原留守,世爵唐公,太宗不过一贵胄少年,手无一兵,岂能凭空起事?高祖久于军旅,遵养时晦,沈几观变,其初拒太宗起兵之请,且欲执送长安,皆老成持重,欲以觇人心之向背,非真碌碌者。古帝王起事,必有所资,汉高之因义帝、项梁,明祖之因韩林儿、郭子兴,皆非以匹夫崛兴也。《张华论》谓当贾后杀杨骏、幽太后时,华为重臣,朝野属望,即当废黜贾氏,申大义于天下,乃附会时局,苟幸未至大乱,卒致太后被弑,愍怀受祸,身亦族灭,为不知经权之义。然杨骏之诛,方以反名,贾后凶焰正炽,华虽三公,不过一文臣,无兵权之寄,岂能遽行废后之事?此皆不免过当。《狄仁杰论》极称其为社稷臣,而惜其不早图反正,谓尚惑于当时习俗,以武后为真主,不知其为唐之罪人,所谓明其为贼,敌乃可服,亦好为高论,宋儒责人无已之故智也。

  光绪己丑(一八八九)三月二十一日

  △吴渊颖先生集(元吴渊颖)

  阅《吴渊颖先生集》,凡赋一卷,诗三卷,文八卷,共十二卷,又附录一卷。宋潜溪所编目录后有渊颖子金华县儒学教谕谔识语,后有一行云:金华后学宋遂誊写。潜溪自称门人,遂为潜溪次子,而只称后学,此可为法者也。

  光绪己丑(一八八九)三月二十日

  △宋文宪全集(明宋濂)

  阅《宋景濂集》。文宪开有明文字风气之先。余家有《宋学士集》,自少读之,不觉其佳。丙辰岁更得其《浦阳人物记》,亦冗漫无取,顾常以其名重为疑。丁巳复得王忠文《华川集》,二公同师同官,又同得重名,为明代冠冕。亟阅之,则迂拙薄弱,又出宋下。而《四库书目》称宋文醇深辶寅 迤,王文醇朴宏肆,真不可索解。今夕即坊间借得《文宪全集》,彻夜繙读,竟无一赏心语。其常开平康武义华武壮赵梁公花东邱侯诸碑志,笔力孱弱,叙致拖沓。开平之采石战功,花侯之太平死难,皆全无生色。其为《龙泉章溢墓志》至五千余字述其世系,云远祖有曰严者,仕宋以兵部尚书守泉州,迁南安,至唐康州刺史及迁浦城,是宋乃刘宋也。六部尚书之名,定于隋,宋时只有五兵尚书,安得有兵部乎?且泉州始于唐,亦非刘宋所得有,则无一不谬也。他文若《燕书》数十首,《演连珠》数十首,皆拙劣不足观。序记书后,亦无佳者。予幼读塾本古文,见有文宪《秦士录》一篇,即深厌之,今乃信所见之不谬矣。

  咸丰己未(一八五九)十二月二十四日

  翰文斋书贾送来《宋学士集》,康熙中浙江学政谕德彭始抟所刻,合嘉靖中韩叔阳汇刻三十六卷本(有丰城雷尚书礼序。)康熙中蒋超所补未刻遗集本,其文较黄溥所刻者几多两倍余。(黄刻止三百三十四首,韩刻至九百六十七首。又顺治中吴应台增三首,未刻集增二十七首。(本作二十八首,中十一首复出。))而分卷止三十二。先赋颂诏诰表笺,次记序传等,以至杂文,而终以诗,又附录一卷。始抟自言先取明文各选本中对勘,又得朱竹垞所藏分年本,详校一遇,然误字甚多,又有妄改者,甚矣刻书之难也。(黄溥本刻于蜀中,是本前载旧刻诸序,有天顺元年丁丑三月四川按察使黄溥序,言景泰甲戌官蜀宪,于先生曾孙贤得其遗稿,请秋官侍郎罗公三复汰其重复,正其差讹,若所述无补于人伦世教者,虽工亦刊去之,得三百三十四首。又有天顺二年四川按察使金溪王裕序,言其遗稿本五百余篇。)

  光绪丁丑(一八七七)十月十七日

  △宋学士全集(明宋濂)

  阅《宋学士全集》,明嘉靖中浦江知县韩叔阳所刻三十二卷本,又附录一卷,亦多误字,而较后来刻本为近古。金华文气从容而博大,故有明推为一代之冠;然颇乏精采,故罕警策可传诵者。其题跋三卷及杂著中《演连珠》五十首、《诸子辨》等,识议皆可观。

  光绪己丑(一八八九)正月二十三日

  △华川集(明王)

  阅明王忠文《华川集》。华川以文与宋潜齐名,开有明一代风气之先,今阅之了不动人,何也?其拟《左传》文及补昔人名作不传者,若李文饶《丹六箴表》等,尤无谓。《许浑传》至数十页,从来史体,亦无繁冗若此者。其《周官毛诗急就章》,则殊便于初学,可录以教子弟。

  咸丰丁巳(一八五七)四月初一日

  △高季迪集(明高启)

  阅《高季迪集》中《避乱》五古数十首,愈觉苍老可爱,昔人于颠沛中不辍所业如此。故青邱死时,年仅三十九,而所作大全集诗至一千七百余首,散失者不与焉。人之成名,无不以勤者,书之以志愧也。

  咸丰戊午(一八五八)九月十七日

  △方孩未先生集(明方震孺)

  阅《方孩未先生集》,武进李申耆所编。凡奏疏四卷,《狱中自述年谱》一卷,《报恩录》一卷,《祸由录》一卷,《偶然稿》一卷,为诗一百四十一首,皆被逮及狱中所作。惟《武陵叹》十二首,为杨嗣昌作,则出狱后也。笔记六卷,曰《决疑》曰《定难》各一卷,乃崇祯十六年冬孩未为广东按察使。时吉王由长沙避难入粤,有楚中溃走之杨汤两副将,以兵护之,至连州。粤人误传以为贼,署连守朱蕴钅才遁,粤将严某接战而败,广州大震。孩未乃亲至连朝王,而王己于十一月十七日薨逝。孩未乃奉其柩厝于阳山,而安插两副将守蓝山赣州之险。《决疑》皆勘报处置等檄谕,《定难》则守省扼险等公牍也。曰《平反》两卷,则记其分守岭西及权按察时谳狱等事。曰《开节》一卷,则记其署布政时征解等事。曰《因才》一卷,则记举荐文武等事。以上六卷,皆公牍文字,而称曰笔记,殊不可解。杂文一卷,附录一卷,则《明史》本传以及私传荐疏集序赠诗之属,共为十六卷。

  孩未感愤辽事,自请出关,有忼慨国士之风,其即以此贾祸,尤为奇冤。然天启间六君子七君子,以皆下诏狱,无一得免,独孩未与惠元孺幸下法司,九死一生,得见天日。而庄烈于既死者赠谥褒┰,备极优崇,二人乃迟之又久,终不大用。当日廷臣争惠者尤众,刘忠介至书责乌程,罪其阻厄。其后惠得擢刑部侍郎,不久免归,卒以受伪职负世大诟。孩未声气,远不逮惠,台谏中自马如蛟倪元珙一二人外,入启事。后以寿州守城功,仅叙授广东参议。明自隆万以后,科道出为藩参臬副者比于谪降。故孩未在粤檄献忠伪官决战文,亦自称左迁,岂尔时朝论,终以巡关之举,失陷封疆,熊公既不见愿,故孩未亦不能无议耶?然考之集,孩未实为襄愍督学南畿时首拔士,而其言辽事颇不以襄愍为然。尝言经抚终日不算敌而斗口,经说话虽稳而不肯做,抚肯做而漫无实著。又上经抚心同手异一疏,有云经抚两臣,一为臣之严师,一为臣之至友,皆以襄愍与王化贞并论,无所是非,此刘忠介所以作书规之。转旬陶而襄愍受祸,遂兴大狱,孩末为化贞所诬,郭兴治据以疏劾,至拟辟刑,其《年谱》及《祸由录》中屡言之。然则忠介之识,岂孩未所可几,不将叹为圣人哉!孩未血气之士,质美未学,其诗文亦然,大抵亢爽自喜,而绝无涵养,又不脱晚明文士小说家常。其遭难后自号为念道人,归心佛乘,遂概以禅宗语入文字,而意激语矜,亦往往自许过甚。其撰《年谱》,既自称先生,而夸詡者又不一而足。在粤处置吉藩时,以御史故宫行事,檄谕皆自称本院,亦似非体。其《报恩录》中,皆纪一时急难之人,而尤感霍维华。至云死何足惜,独恨上无以慰母氏,弟无以慰浣叟,友无以慰锺西,(即维华字。)故篇中以浣叟始,以锺西结焉。孩未自言孤踪寡援,原不知东林为何人,亦不知何人是门户。其为诸生时,以军田诬控于督府李公修吾,(三才字。)至就羁系,祸且不测,以张先生鹤鸣救得免。及为御史,上疏请增阁臣,为首辅刘是庵(一景别号。)拟旨切责。后以广宁失事被勘,张鹤鸣勘疏又称其有功无罪,御史胡士奇等疏请超擢,奉旨速议。而是时孙为掌院,杨左副之,卒不复请,以明其于门户无与。盖李刘孙三公皆东林之主持,杨左更不待言,而张则东林之劲敌也。其自辨可谓至矣。然以维华之奸狡而感之至此,实不可解,且堕其术中耶?抑别有故耶?孩未身罹党祸,又关系辽事,而《明史》本传颇略。其列三案是非疏、再扫三案葛藤疏,持议最平,《明史》皆略撮数语,又易其上疏名目,阅之不甚了了。其崇祯初出狱恭谢天恩疏,自叙甚婉,而愿在朝。及被罪废弃,诸臣悉融成见,持论公恕,尤为可称。《从信录》诸书亦载之,而《明史》一字不及。孩未因疏论辽东阅臣姚宗文,遂婴党人怒,徐大化以与姚最厚,乘间报复,乃其以门户贾祸之由,《明史》亦不载。其父因梦方正学而生孩未,故名之曰震孺。其巡辽时副总兵罗一贯方官把总,为孩未摆马,孩未力荐其可为大将,后一贯卒立功称名将以战死。其在籍守寿州事,《明史》言之亦略。今观是集附录侍郎刘锺英所撰《方侍郎守寿实录》,则其时州城无一官,孩未坚守两旬,拒众数十万,其功甚伟,史公可法列上其事,亦极称之。《明史》于其官广西后,仅云用为广西参议,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。京师陷,福王立南京,即日拜疏勤王,马士英惮之,敕还镇,震孺忧愤而止。今观是集,孩未历叙按察使布政使以授巡抚,(据笔记开节一卷自序,称方子以癸未八月掌臬事,会藩司缺,则又署藩,似已真授按察使矣。然因才卷中请入贺万寿详文,仍自称本道叨守岭西。赵吉士续表忠记巡抚方公传,卒石以参议晋巡抚,盖崇祯特简,与明史不异。)其署臬时力辨吉王之非伪,散遣楚将,安集人心,及调兵筹饷备御,皆有功于粤。至《明史》、《吉王传》言,崇桢九年慈奎嗣为王,十六年张献忠入湖南,同惠王走衡州,随入粤,国亡后死于缅甸。(诸王世表则谓慈奎以崇祯十二年袭,又阙一奎字不填。)据此书则慈奎入粤即薨,其入缅甸者,盖其嗣王;而弘光初立所谥曰贞之吉王,盖即慈奎,非其父由栋矣。《明史》表传于由栋慈奎,皆失其谥,并其世次亦不明,赖此足证其误。孩未署粤藩时,吾乡严公起恒以广州知府升蕲州副使,孩未力请奏留,谓民心所系属,无如此人,请俾以副使职衔,仍掌广州府事,自亦足见其知人善任,而《明史》诸书亦不载。惟附录郑之元所撰《侍御方公传》言崇祯初将加不次之擢,时长山相国与公同门,欲索重贿;赵吉士撰传亦云政府有索贿者,此似不足信。刘公贤者,必无是事,赵但云政府,或尔时别有主者耳。

  同治己巳(一八六九)三月十一日